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電影」標籤的文章

#有雷 歡樂入住,來場刺激大冒險 電影The Grand Budapest Hotel歡迎光臨布達佩斯大飯店

圖片
《歡迎光臨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極度迷人的作品,因為它具備了愛情、友情、犯罪、冒險等等所有令人興奮的元素,劇情高潮迭起,時而緊張,時而搞笑,是讓人欲罷不能的好萊塢巨作。透過巧妙的拍攝手法,在虛擬的故事中揭開了人類的面紗,千千萬萬種真實的人性面貌皆在大螢幕前展露無遺。 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背景,劇情主要講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門房總管葛斯塔夫先生意外獲得D夫人一副價值不斐的畫作作為遺產,卻引起死者親戚之間的不滿,葛斯塔夫不得不帶著門童東奔西跑躲避黑白道的追殺。 演員們將故事裡各個個性鮮明的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其中令人最印象深刻的莫非是主人翁穆斯塔法和葛斯塔夫、阿格莎兩個角色之間的情誼。首先,電影的前半段主要描繪男主角剛進入飯店擔任菜鳥門童與上司葛斯塔夫先生的互動,我非常喜歡後者這個角色,因為他有如貴族一般有教養又有品味,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使他總是很有女人緣。由於早早進入這個行業,又十分重視房客們的需求,他對於飯店的經營可是一點兒也不馬虎,可以說是最敬業的服務員,我可以想像那是一份相當辛苦的職位,但是沒有比服務人群更有意義且高尚的工作了。葛斯塔夫先生是位優秀的指導員,因此一陣子後男主角便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後來甚至成了他的遺產繼承人。 不過,我想兩者之前可不僅僅是單純的上司下屬關係,遇到危急情況時,他們就是對患難兄弟,更精確來說他們是亦師亦友,人生中互相照顧、一同成長的好夥伴。例如在火車上臨檢的時,穆斯塔法的移民身分不被承認,兩度葛斯塔夫都毫無遲疑地為他站了出來,甚至在故事的尾聲因此賠上了小命,但是這也凸顯出他為人正直、對於不平等的對待無法袖手旁觀,我深深地被這一幕所感動,畢竟害怕為自己找麻煩是人之常情,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堅持善良的勇氣。另外,憤怒一時他曾經侮辱過男主角的出身,直到了解真相,轉而同情他的遭遇,打破了原本的刻板印象,且對於先前說的傻話是後悔莫及,我想葛斯塔夫證明了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事後他領悟到自己的行為錯得離譜,經過此事,兩人之間才得以建立更深一層的友誼。一開始,我以為穆斯塔法只是性情乖順才會對上司言聽計從,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情。」直到葛斯塔夫被陷害入獄,才發現男主角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幫助上司的逃獄計畫。 已經看過好幾部瑟夏.羅南(飾演阿格莎)的作品的我,觀賞之前便特別期待她的演出。看完之後我覺...

#有雷 洗刷溜冰女醜聞臭名 電影I, Tonya老娘叫譚雅

圖片
不知道的人看完《老娘叫譚雅》可能會覺得「哇!好狂喔!讓人完全猜不透之後的發展,哪個編劇這麼有才?能寫出這般精采的故事!」然而人生如戲,美國花式溜冰選手譚雅哈丁( Tonya Harding )的人生就是如此戲劇性的大起大落,儘管在溜冰場上光鮮亮麗,生活卻是一團亂。 從小被父親拋棄,不得已在母親的打罵教育下長大,因為母親視她為難搞的小鬼,認為唯有透過酸言酸語才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還說這就是讓譚雅成為冠軍的代價,養成了溜冰技術高超的女漢子。即使個性強悍,這個年輕女孩的心中依然渴望被愛,約十五歲時認識了前夫傑夫,不過快樂的日子並不長,之後兩人便經常吵得不可開交,而傑夫和譚雅母親的性情沒差多少,只會用拳頭解決問題,不一樣的是前夫會送禮物道歉和好。 一九九四年的冬季奧運前夕,譚雅哈丁涉嫌前夫攻擊另一位溜冰選手 南茜( Nancy Kerrigan) 的案子,不只被剝奪當年美國錦標賽的金牌資格,甚至被判決終身禁止角逐相關的賽事,可想而知這個醜聞對於四歲就開始練習溜冰的譚雅宛如晴天霹靂,令她不得不轉換跑道,開啟其他的事業。 電影開頭剪接了各個角色的訪談內容,大家各說各話,讓觀眾一頭霧水,點出預告片中所說的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實。」當年攻擊其他選手的意外可造成不小的風波,民眾隨即一面倒支持南茜,將譚雅冠上許多罪名,沒人相信她是無辜的,背負了極大的壓力走上溜冰場,看了多讓人心疼。當時的新聞都將譚雅塑造成討人厭的反派角色,但是那就是事實嗎?藉由電影我們能從譚雅的角度了解整個事件,除了選擇和前夫相戀之外,徹頭徹尾譚雅都沒有犯下任何嚴重的錯誤,最後卻是她付出了最大的代價,送葬了前途似錦的溜冰生涯,這意味著兩件事:一、每個故事總有多個面相。二、慎選隊友的重要(不論是情人或友人)。 如果沒有這部電影還給譚雅哈丁一個清白,或許她的臭名會永久流傳,人們會相信她就是那樣低俗、沒品的運動員。那些媒體偏頗的報導,並不能代表譚雅真實的為人,如同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 Fyodor Dostoevsky )所言:「沒什麼比當眾譴責作惡的人更容易,也沒什麼比理解他更難。」在清楚地了解來龍去脈以及多方面的蒐集證據和意見之前,我們都不應該輕易地對任何人事物做出評斷。更進一步延伸思考,在這個網路發達的年代,資訊非常容易取得,若是...

#有雷 台版樂來越愛你 電影52Hz, I Love You 52赫茲我愛你

圖片
對於喜歡歌舞劇的朋友,《 52 赫茲我愛你》是非看不可;對於喜歡愛情電影的人,也很推這部「新品種」的電影;對於沒有看過這部的朋友,可以去試試看;對於已經看過的朋友,一定還會想要再回味一次所有的歌曲。 原本我並沒有像《樂來越愛你》那樣看好《 52 赫茲》,只是想說去捧場一下去看魏德聖的新作,畢竟好萊塢幾乎都是砸重金拍片,有最新最酷的聲光效果,然而它真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超。級。好。看。唯一可惜的就是在春節上映,沒有搭配到電影裡的時間軸。 >>>#有雷 視覺與聽覺的高級饗宴 La La Land In Concert樂來越愛你電影交響音樂會 多虧魏導,台灣的電影產業又有新突破了,而且它不只是台灣第一部,甚至是華語界第一部音樂電影,收錄 17 首超動聽的原創歌曲!國片最擅長的就是細緻的拍攝手法,較容易捕捉角色深層的情緒,再加上音樂助陣,能不愛上這部電影嗎? 是不是覺得這次的四位主角都不太面熟呢?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大螢幕上的演出。四位主角各自是來自不同樂團的主唱,接受一些演藝課程訓練後才開拍,所以演技也不會算是太差。若是有看過幕後花絮就會發現整個拍攝相當辛苦,許多鏡頭幾乎是一鏡到底,可以猜想當時應該 NG 了不少次。 《 52 赫茲》不只和《樂來越愛你》同檔期上映,兩者之間也有很多共同點,其中之一他們除了談甜甜的愛戀,也點到了現實議題。蕾蕾打從片頭就愁眉苦臉的,不想起床,不想面對愛情與麵包的選擇題,不想放手長跑十年的愛情,卻又受不了貧窮的苦日子。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如果那時候我那麼做了,今天一定有更好的生活」,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回到現實,你什麼也改變不了,只能平撫心裡的遺憾,然後反問自己當初抉擇背後的原因。我相信即使再給蕾蕾一次機會,她依然會選擇浪漫又樂天的大河,因為離開他的生活並不會比較快樂。 我幾乎聽小心唱著第一句台詞「今天會是我的好日子嗎?祝福我吧!」就喜歡上這個俏皮的粉紅小女孩,好幾幕包括和阿姨在花店裡合唱<是誰種了有刺的玫瑰>都很令人印象深刻! 突然發現小心和大河都是穿粉紅色,我想這應該不只是個巧合,可能代表他們都是浪漫主義者。大河應該不用解釋太多,他總是全心全意、毫不猶豫的去愛蕾蕾。雖然小心遲遲沒有遇到適合的人,從許多地方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她心...

#無雷 不只是炫富芭樂片 電影Crazy Rich Asians瘋狂亞洲富豪

圖片
《瘋狂亞洲富豪》的預告剛釋出不久,我就注意到這部電影,一看就知道會是結局很好猜的芭樂片,不過這麼強大的陣容還是不免讓人有些期待。當時有點驚訝吳恬敏 Constance Wu 拍攝影集《菜鳥新移民》之外竟然還有時間參與新片的演出,看了新聞才知道原來她甚至寫信和導演調整檔期,為的就是要參與這部 25 年以來全亞裔演員的好萊塢巨作。 >>>點此閱讀 #有雷 窺看亞裔家庭生活影集Fresh Off The Boat菜鳥新移民 預告確實剪得很吸引人,卻也讓我覺得觀賞後和先前的期待有一點落差,我以為風格主打愛情喜劇應該會埋很多笑點,結果幾乎沒幾個會讓人大笑的橋段,可能是好笑的部分幾乎都被放入預告了,所以進戲院自然不會覺得特別好笑,算是預告剪太精彩的副作用。另外,看完之後我和朋友在討論劇情時才發現有幾句預告裡的台詞根本沒有在電影中播出來,這點到現在我們還是想不透。 台灣 8 月 24 日上映,晚了美國一週,雖然台灣的票房似乎是普普通通(可能大家都跑去看鬼片了),美國卻是一片好評,一方面讓我更期待,另一方面也有些害怕不如我預期的精采,期望太高反而更容易失望,所以最後我是抱持著看芭樂片非常膚淺的心態去看,老實說我蠻喜歡的,因為劇情老套歸老套,整部電影的製作依然非常用心,還有許多可看性。 許多人可能是衝著一片好評去看,可是能夠對於劇情產生較深共鳴的應該是在美國長大的亞裔,他們就是所謂的「香蕉人」, 外黃內白,擁有亞洲人的外表,思想卻如美國人一樣奔放,就如劇中的女主角 Rachel Chu 從來沒發現這點,直到她隨著男友來到新加坡參加婚禮、見家長,才明白老一輩還是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身為台灣人,我想耳聞家庭革命已經是家常便飯了,甚至自己也親身經歷過,所以無法感受那樣強烈的文化衝擊。電影風格浮誇歸浮誇,劇情方面倒是很認真,寫實地將主角面對現實的挑戰展現出來,讓觀眾更容易入戲、了解角色的內心感受,這也是為什麼女主角總是特別討喜。 還記得出戲院之前播放著片尾曲 Money (That’s What I Want) ,我就對朋友說這該不會就是女主角的閨蜜 Peik Lin 唱的,那菸嗓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結果查證一番演員 Awkwafina 的真實身分的確是位饒舌歌手,今年她的事業同樣是扶搖直上,在《瞞天...

#微雷 有淚有笑有推 電影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金牌特務2:機密對決

圖片
別小看台灣的電影市場,這次《金牌特務2》我們可是全球最早上映的國家之一呢!連美國都晚我們兩天上映。不是我在鼓勵暴力,(其實我本身也是很排斥的,)但是看特務們打架意外的療癒,片長兩個小時多可是一分一秒都不無聊,電影每個細節都是非常用心的安排,完完全全值回票價啊!這部超有潛力的商業片,2014年開始一集比一集還厲害,才剛看完第二集就讓人更期待第三集了呢! 我過世的消息已被過度誇大了。 還記得看完第一集超級難過Harry就這樣被斃了嗎?在粉絲千呼萬喚之下,編劇決定讓超夯演員Colin Firth回歸了!原本曾經考慮要讓他以雙胞胎兄弟的角色登場,最後終於還我們老加拉哈德啦~~這張海報一釋出,想必許多粉絲的心跳都停了幾拍。 延續第一集建立起的電影風格,續集更是第一集的加強版,更重量級的卡司、更震撼的場面、更諷刺的拍攝手法。這部電影光是釋出第一支預告便引起不少討論,僅僅四秒的預告,讓人霧煞煞又成功引起觀眾的好奇與期待,這就是《金牌特務》不凡的魅力! 第一版預告連結>>> https://youtu.be/rppkmAgEP5U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超粒方的影片,解析這四秒內我們到底看了什麼>>> 新電影當然也少不了新元素,英國有金士曼,美國有仕特曼,澳洲有休傑克曼(? ((拍謝 我金魚腦忘記在哪裡看到這個梗)) 經典的金士曼和新穎的仕特曼形成完美的對比,即使是資歷頗深的梅林都讚嘆仕特曼的武器先進又酷炫。另外,我覺得美國特務的代號取的相當幽默,因為他們是釀酒業,代號都是以酒來命名,例如:龍舌蘭、威士忌,每次聽到都很想笑XD 我想這部片之所以能打中觀眾的心不只是因為它是一部帥到掉渣的爽片,更是因為角色與觀眾之間建立的感情,拯救世界的背後也是有洋蔥的故事,別忘了,成功是有代價的。除了劇情本身,電影也讓我再次思考毒品方面的議題——為了斬草除根,所以我們處罰所有的吸毒者;假使吸毒的是你的愛人呢?今天你又狠得下心嗎?犯錯的人到底值不得值得原諒?還是只是陷入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讓忠實影迷們等了兩年,現在終於以十分誠懇的態度回饋粉絲,這叫我怎麼關閉迷妹模式啦啦啦~今年年度爽片就非《金牌特務2》莫屬! PS.我很努力不劇透太多,就是要大家自己進戲院觀賞!

#無雷 淡而回甘的經典 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性與感性

圖片
放了一個長假整個人懶洋洋,因為這本小書是我的暑假作業,身為Jane Austen的小小粉絲,一口氣把小書、1995的電影版和2008 BBC迷你影集的版本都看完了! 先淺談一下作者,為什麼珍奧斯汀這麼受歡迎?出生在封閉而壓迫女性地位的年代,她和她的文字就有如一股清流;即使她自己的愛情沒有開花結果,筆下的故事依然是皆大歡喜的結局,這樣堅強又有想法的女性,怎麼叫人不喜歡她呢? (BBC影集是目前最新的翻拍版本,劇照比較好找,所以放的都是影集的照片) 這是Jane Auste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她的作品大多都是走平淡而回甘的路線,她非常善於描寫角色的形象與情感,尤其是女性,唯獨上次介紹的 《蘇珊夫人尋婚計》 是諷刺而幽默,不過在這裡還是要私心推薦大家去看看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和《理性與感性》有一些相似的情節,但是情節上安排得更好! 小說都是採直述法,電影只能從演員之間的互動推敲,最早我是先看電影的版本,因此當時還有些霧煞煞,直到後半段真相大白,也就是故事的高潮,漸漸了解後才喜歡上《理性與感性》。 初稿時故事是以主角兩姊妹命名(Elinor And Marianne),後來才改為Sense And Sensibility,思考之後發現這個命名真的很妙,故事初淺顯易見姊姊是理性的,妹妹是感性的;戀愛之後,姊姊有了感性,妹妹找到理性,所以這個主題是一直和Dashwood姊妹環環相扣。 It is not what we say or think that define us, but what we do. 要相信世上是有因果輪迴的,蒙騙也終究會被拆穿,我們很難去改變別人,卻能夠決定誰會是我們的人生夥伴。 個人私心比較喜歡BBC影集的版本,選角和配樂都很不錯,可能是電影的版本卡司太強大,例如《鐵達尼號》凱特溫絲蕾、《BJ有喜》休葛蘭,害我難以入戲,尤其是看到年輕的史內卜超級不習慣!再補充給大家一點電影小知識,1995年的電影是台灣之光李安所執導的喔!那是他的第一部洋片作品。 PS.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上面這位小帥哥有點眼熟,他就是近期主演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的野獸。

#有雷 視覺與聽覺的高級饗宴 La La Land In Concert樂來越愛你電影交響音樂會

圖片
先來說說我有多喜歡 La La Land , 2016 釋出第一版預告我就開始期待更多消息, City Of Stars 和浪漫歌舞的剪輯完全擊中我心。當時我對 Emma Stone 的形象還停留在《破觸女王》的叛逆高中生,得知她要在電影中獻聲是又驚又喜;看完《手札情緣》很難不記得這個癡情帥哥 Ryan Gosling ,不得不說這一對組合真的很妙啊! 記得《樂來越愛你》是 12 月在台上映,要去看一場電影一波三折,可能上映一兩周票房不好,就被砍到一天兩三個場次,後來我因為課業、場次無法配合,就暫時放棄了。沒想到這部電影在頒獎典禮橫掃各項大獎,漸漸被台灣人注意到了,反而一個多月影城還無法下映,所以我一直等到寒假才圓夢進了戲院。 不開玩笑,第一次看 La La Land 只是片頭歡樂的 Another Day Of Sun 就把我搞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好久沒有聽到這麼好聽的大合唱,完全止不住開心的淚水 ( 旁邊的人大概很傻眼吧 ) 。第二次觀賞這部電影,就是來到台中國家歌劇院,我就沒有哭得這麼誇張,稍微揉幾下眼睛而已,但是現場演奏和喇叭播出來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可愛的樂團指揮 Erik Ochsner 也在開場前說,歡迎大家盡情地哭或笑,就是要好好享受表演。 去這場電影交響音樂會值不值得呢?和一般電影院的票價比較,這場表演並不便宜,但是可以說是去開開眼界,看看什麼是大劇院,看看一場交響樂是什麼樣子。我本身也沒有聽古典樂的習慣,所以一開始也很害怕會不會聽到睡著,不過有螢幕撐場我就不覺得無聊,甚至有時候因為兩邊都太精彩,一時不知道該看螢幕還是舞台。比較可惜的是國家劇院的螢幕不夠大,座位和電影院比也小了一些,而最誇張的是——台下的觀眾素質,排隊進場時工作人員再三叮嚀場內不得錄音、錄影、拍照,找到位子後一堆人在拍舞台或自拍,一定要工作人員走過來勸導,拍了兩張,才勉強收起來。不,能,拍,到底是哪個字聽不懂!? 電影播放之前音樂會又多了一段 Overture( 前奏曲 ) ,重現男女主角的主題曲,有種暖身的感覺,我光是一小段前奏就全身起雞皮疙瘩,有多感動根本不是文字能形容的,聽現場的聲音就是比較飽滿啊!中場休息十五分鐘,回來又表演了一段 Entr'acte( 中場插曲 ) 才繼續播放電影;劇終後跑字幕樂團繼續演奏,...

#有雷 安娜坎卓克主演愛情音樂劇 電影The Last Five Years最後那五年

圖片
有點意外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完音樂劇這麼淡定,先說不是不好看,別誤會了,各個部分的表現都有及格,但偏偏我就是沒什麼被驚豔、感動到,劇情普普,又張力不足,就靠男女主角的表演和顏值撐完整場了...

#有雷 美人心機,暗賤難防 電影Love & Friendship蘇珊夫人尋婚計

圖片
只要讀過Jane Austen的作品,便很難不迷戀上她的各個經典之作。尤其是在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可以看見除了家庭、財富和坎坷的命運,Jane的故事往往主打的就是「純愛」,不過可別被刻板印象給綁住了,因為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爾虞我詐的尋婚故事。

#微雷 莉莉柯林斯主演厭食症女孩 電影To The Bone深刻入骨

圖片
不得不說Netflix近期推出的作品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原本我以為他們都只有推出影集,沒想到近期突然看到新片《To The Bone》的消息。是的,你沒看錯,海報上的正是小奧黛麗赫本Lily Collins!身為星二代的Lily從青少年開始漸漸踏入了演藝圈,在螢光幕上從小角色轉為主演,曾經被喻為票房毒藥的她並沒有氣餒,這次挑戰厭食症患者的角色就是為了要顛覆大眾原有的印象。 先來談談片名好了,台譯《深刻入骨》、中國譯《瘦骨如柴》,難得我覺得中國翻得比較好,不過感覺譯名都還是差那麼一點,沒有原文包含的意思廣。To the bone這個詞字面上的意思當然是跟骨頭有關,當然也就是指劇中的角色患有厭食症、身材極瘦,但是這個詞還有極端的意思,我想有可能就是指女主角固執的不吃東西,或是思想層面過分的沉浸在負面當中。 不得不說一句,我真的很喜歡電影的選角,Lily完全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選,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她也曾有厭食的經歷,而敬業的她甚至為了這個角色減了約10公斤,她也在訪談中坦言當時瘦到自己都看不下去,被照片裡的模樣給嚇到了。 我個人也很喜歡男主角Luke,他是劇中少數的男性角色,也是大家的開心果,我就喜歡古靈精怪又充滿英倫氣息的他。由於男女主角是互補的組合,他們的互動當然也就加倍可愛,Luke總是在對的時刻殺出一句很正點的話,陽光、正能量滿點的他,總是為這個小小的治療中心增添歡樂的氣氛。 整個電影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一個是劇情,一個是預告。 劇中有一段提到女主角Ellen的其中一個陰影是覺得愧疚自己的畫作好像對別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是這一部分並沒有交代得很清楚,觀眾只能從角色之間的對談推敲、釐清,可能是因為我還在期待有更多解釋,所以現在看完小小的失望,總覺得還可以說更多、更深刻描繪主角心中的痛與掙扎,這個部分有點可惜啊! 預告乍看之下剪得很棒、很吸引人,可是那其實已經可以稱做回顧影片了,幾乎所有的精華都被放了進去,看電影時自然沒有那麼驚喜,所以若是還沒看過預告的朋友,推薦看完電影再回來看預告回味~~ 最後希望這部電影能夠使更多人認識厭食症方面的疾病,就如同戲中的醫師所說,要怎麼過也只有你能抉擇,不要讓別人或心底的惡魔告訴你不夠瘦、不夠美、不夠好,真正的美是來自健康的身心,而個人的價值也是該由自己來定義!